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王伟林、毛峥伟《Adv. Mater.》:利用等离子驱动催化,实现光控化疗药物释放、免疫治疗协同增强,对肿瘤进行精准联合打击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2-06-1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和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毛峥伟教授团队在肿瘤精准诊治研究领域报道了突破性成果。团队利用金纳米(AuNP)对有机金属骨架(MOF)进行原位杂化,从而获得具有同时传递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增药物的载体。同时利用4-氨基苯硫醇、cRGDfK多肽等多种化学修饰,使抗肿瘤药物具备了光控释放、肿瘤靶向、协同增效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率,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Advanced Materials》(IF  30.849)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和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毛峥伟教授,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元主任。


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及效果示意图

 

传统抗肿瘤方案遭遇瓶颈,新型治疗组合拳实现临床突破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但仅有小部分病人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由于肿瘤免疫原性较弱,很难引起强烈免疫杀伤反应,这是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机制。化疗药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强烈、持续的免疫原性死亡(ICD),可以将免疫学上“冷”的肿瘤转化为由损伤相关介导的“热”肿瘤,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此时,再利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抑制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p)到犬尿氨酸(Kyn)的酶促转化,可以进一步促进肿瘤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从而显着地提高化疗的疗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实现对肿瘤的联合打击。


化疗药物和IDO抑制剂协同抗肿瘤作用示意图

 

另辟蹊径,“十八般武艺”助力肿瘤精准打击

 

化疗药物与IDO抑制剂联合协同,已然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缕曙光。但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杀伤,这是发生化疗副反应的重要机制。为解决该临床难点,团队巧妙地引进了4-氨基苯硫醇修饰。4-氨基苯硫醇可以在近红外光(NIR)敏感的等离子驱动催化下行成二聚体,从而使4-氨基苯硫醇修饰的化疗药物具备了光照部位可控释放的特性。通过在肿瘤区域进行近红外光照射,可以使化疗药物定点释放,从而显著地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以此为基础,团队利用金纳米(AuNP)对有机金属骨架(MOF)进行原位杂化,获得可同时搭载化疗药物和IDO抑制剂的纳米载体。同时使用聚乙二醇和cRGDfK多肽对载体进行结构修饰,使其具备高度的血循环稳定性和肿瘤靶向特异性,使载有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可以持续、稳定、精准地投递到肿瘤部位,并进行富集。再利用近红外光对肿瘤部位药物进行光控激活,实现药物的二级靶向。


“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减轻了药物副作用,使肿瘤杀伤作用得到极大地提高,构筑了突破性的新型抗肿瘤疗法。目前该新型抗肿瘤药物已完成小动物实验,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筹备,不久的未来,将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相关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2188


相关进展

浙大黄飞鹤教授、毛峥伟教授和NIH喻国灿博士NAT COMMUN:将光动力治疗的光敏剂-卟啉装入新型药物递送体系直达肿瘤细胞

2018年国家优青获得者公布 | 高分子研究领域:刘惠玉、胡蓉蓉、袁望章、赵骞、毛峥伟、陈力等入选

沈阳药科大陈大为教授等J. Control. Release:电荷转换纳米粒子靶向TAM并诱导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